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喜迎党的二十大 > 伟大变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编辑:邢瑞华  2022-06-21 08:41:36  来源:山西日报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在太原南站准备出发。 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太原市民李燕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 梁涛摄

忻州市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提升城市品质深度融合,持续打造宜居环境。图为忻州市云中河景区。 樊文珍摄

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

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诚信建设,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关爱未成年人、开展诚信建设……目之所及的三晋大地上,我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稳步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歌,谈论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践行着真善美的文明行为,共建与己休戚相关的文明城市,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优秀答卷,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进文明创建 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晋东南城市晋城市道路平坦、绿树成荫,清晨和傍晚的公园里,市民翩翩起舞焕发出无限活力;忻州市古城街巷商贾云集,城市广场风景宜人,大街小巷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随处可见;长治市长子县精卫湖公园,市民伴随着上党古书、上党梆子的悠扬曲调健身锻炼……晋城、忻州和长子等7座城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新名片,更是鲜明的精神底色。

宋家沟村地处吕梁山深处,山大沟深、坡陡地瘠,曾是岢岚县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宋家沟村考察调研,号召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多年来,宋家沟村干部群众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脱贫攻坚一步一个脚印,在移民搬迁、风貌整治中,重新规划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四美”新村。2020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乡亲们的好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长治市长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聚焦共享化,推进组织联建、社会联治;聚焦精准化,推进队伍联动、项目联办;聚焦常态化,推进成效联考、全域联创的经验做法受到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我省坚持为民惠民理念,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明新风持续吹拂,公民素养日益提升。城市餐馆内,使用公勺公筷成为时尚,节约点餐、剩菜打包成为习惯;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车让人”渐成共识和自觉;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情况越来越少……每一个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社会文明的“大气候”。

建起精神坐标 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每年的9月1日前后,全省各地大中小学进入“开学季”。升国旗、唱国歌是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在太原市晋阳街小学“红色传递”活动现场,巨幅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五面旗帜从孩子们头顶缓缓滑过,孩子们跳跃着、兴奋地伸出双手极力触摸红色旗帜,有形化感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血脉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使命任务,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全省各地各部门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场场宣讲活动陆续在全省开展,奔赴各地的宣讲员用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帮助大家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

一次次立足基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各地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

在上党革命老区,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帮广大青少年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晋南河东大地,来自历史深处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现代生活中的年轻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在我省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机场车站,一幅幅造型清新别致、内容健康向上的公益广告,完美地融入城乡景观、融入百姓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根植于百姓心间,不断积聚起强大正能量……

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一次次宣讲、一节节思政课、一场场文艺演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持续深化。放眼全省,人们用点滴行动与执着坚守,累积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筑牢共同的精神家园。

汲取榜样力量 点亮向善明灯

“担当好时代使命,更加需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崇高道德感召鼓舞,以模范榜样示范引领,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心聚力。”2021年11月15日下午,省委书记林武在太原亲切会见了我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张旭峰的英勇无畏、冯玉堂的大爱无疆、宰红斌的坚守初心……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点亮太行汾水,照耀人们心灵,把榜样的力量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发动基层群众分层推选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活动广泛开展,三晋儿女在先进典型的感召下,激发出强烈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我省有11人当选,70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另有350人获得山西道德模范称号。中央文明办每月公布“中国好人榜”,我省共有459人光荣上榜,他们展现出了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在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全省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多地通过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览、宣讲等实践活动,让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看得见、学得到。

“请您配合一下,量下体温。”“特殊时期,请您减少外出,外出一定戴好口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志愿服务中。一封封请战书摁满手印,一支支青年突击队火速行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用信念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遍千家万户。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征程开启新作为。在榜样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在文化作品的成风化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基层蓬勃展开。如今的山西,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志愿服务随处可见,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站在新的起点,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肩负新的重任,精神文明建设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凝聚起建设文明山西的强大力量。

山西日报记者李炼

基层故事

常开“雷锋花” 温暖你我他

今年3月,中宣部命名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洗煤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榜上有名。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做一天好事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最初10余人的学雷锋小组,到如今注册志愿者超过700人,自1990年成立以来,汾西矿业洗煤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坚持每月开展便民服务,被誉为常开不败的“雷锋花”。

32年来,他们坚持传承雷锋精神,先后和抚顺雷锋团进行军企共建,和介休市义安村、小褚屯村开展文明共建活动。他们将“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作为日常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定期入户走访等形式,时刻关心老人们的需求意愿,让小区空巢、独居老人安享晚年。至今,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1000余次,为群众修理家居用品15万余件,进行测量血压、理疗按摩等服务2万余人次。志愿服务队在当地家喻户晓,广受好评。

这是我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全省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已经成为全省志愿服务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手与手相握、心与心相连,用一件件细小的凡人善举筑造起全省的精神高地。

山西日报记者李炼

文明入民心 齐力助振兴

“村里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还成立了锣鼓队,大家都在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村民蔡文明感慨地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6年,临汾市检察院党组选派检察干警担任段村第一书记,日常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坚持把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之力。

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法治宣传车、宣传栏、流动喇叭、标语横幅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村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组建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队伍,培养了新乡贤、乡村文化带头人等典型,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等,倡导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嫁娶中愚昧落后、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此外,他们搭建起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还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今日段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不少家庭门外,各种荣誉牌匾很是显眼。村民蔡文明家的正屋门外,就悬挂着“十星创建星级户”牌匾。乡亲们说,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儿童有学上,老人有赡养,小病不出村,住房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困难有帮扶,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正。

邓伟强 刘涛

传承好家风 倡导新风尚

在闻喜县,说起优良的家风家教和严格的家规家训对社会的奉献贡献和楷模引领,人们总会夸赞由郑喜贵、董翠云夫妻俩带领5个孩子、23口人的文明和谐大家庭。

“尊长辈、能吃苦、多帮人、做善事”是郑家一直以来恪守和传承的朴素家风。“从记事起,父母就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榜样和标杆。我们这个大家庭几十口人,一直都是互敬互谅、团结和睦,好家风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郑喜贵的二女儿郑文贤说。

工作时,郑喜贵在岗位上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是我省水利功臣、省劳动模范;退休后,他了解到闻喜县东镇孩子上学难,便同老伴一起创办了碧海幼儿园和碧海小学。他们用心用情扎根教坛,带动了当地教育发展,老百姓交口称赞:“老两口结合多年教育子女的经验,对全县6个乡镇的45所幼儿园进行帮扶指导,办学18年来,让700多名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郑喜贵、董翠云的孩子们谨记家训,践行并传承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感恩有责、文明有礼的优良家风,同时影响和带动各自的家庭向善向美,他们这个大家庭曾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家庭”“三晋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这些称号对我们家庭来说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会时时处处鞭策自己。”郑喜贵说。

山西日报记者闫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