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第一中学校——

中共山西党组织的摇篮


编辑:邢瑞华  2021-03-29 15:25:14  来源:山西日报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内中共太原支部的创始人暨简介。马立明 武六红摄

省立一中进步青年王振翼等在高君宇的帮助下创办并主编的《平民》周刊。

图为省立一中历史照片。

1906年,山西公立中学堂在太原海子边的文瀛湖畔创办,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学,省立一中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享誉省内外,备受有志青年仰慕。许多人在此接受马列主义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9年8月,省立一中进步青年王振翼等在高君宇的帮助下,创办并主编《平民》周刊,编辑部就设在省立一中。这是山西第一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

1921年5月,高君宇回到母校,与贺昌、王振翼等发起成立了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青年团组织。

1924年夏,受李大钊委派,高君宇秘密住进省立一中“青年学会”,并在一中组建了太原第一个党小组,后报上级批准建立了中共太原支部。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省立一中成为中共山西党组织的摇篮。

太原海子边的文瀛湖上有座石板桥,因这座桥距明清两代贡院很近,考生们为了博个好彩头,取名叫状元桥,桥已数百年龄。1月19日,来此晨练的人们在桥上穿行,扯着嗓子喊了几声“哎嗨”。悠长的回声里,仿佛还有民国时期青年学生篮球、足球进网的欢欣鼓舞,以及百年前那群有志青年在此振臂高呼的“民主”和“科学”。

1906年,山西公立中学堂创办,校址就选在文瀛湖畔状元桥边的“大贡院”。此后几年,学校相继更名为“山西晋阳中学堂”和“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直至1913年8月,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

当时,省立一中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学,学校设备齐全,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享誉省内外,备受有志青年的仰慕。山西革命运动的先驱贺昌被省立一中录取后,在作文中记述道:“省立一中为吾省文化之中心,其教育之得法,管理之严厉,非他校能比肩也。余虽钝鲁,幸蒙不弃。孙山之耻既免,求学之乐又来。”

也正是在这所以校规森严、秩序良好著称的模范学校里,贺昌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启蒙教育,立下了“应社会之要求,做中坚之人物”的宏伟志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太原五中的前身正是省立一中。1月19日,记者行走在五中校史展览馆里,细细阅读每位革命先烈的生平简介,那段红色岁月逐渐在眼前浮现。高一学生顾翰文入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和同学们在校史展览馆里重温历史。“他们就像黑暗里的炬火,像迷雾里的启明星,用自己的执着前行,引领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这里,他惊讶地发现,山西早期的党员竟然都是校友学长,每一位都令他崇拜:“能与他们同为校友,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为中华复兴而读书,成为一把‘小炬火’。”

回望百年前,那一支支炬火前仆后继,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山西革命的道路。就在贺昌思想不断进步的时候,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早已由省立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并于1920年加入由李大钊成立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高君宇立即写信、寄进步书刊给母校,并回到太原,向太原学生介绍北京的斗争情况。在他的指导下,省立一中成立了由进步学生组成的学生会,并积极筹备太原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5月7日,在学生联合会的指导下,包括省立一中在内的太原11所大中院校的2000余名学生在文瀛湖畔集会,率先响应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太原传播。

1919年8月,省立一中进步青年王振翼等在高君宇的帮助下,创办并主编《平民》周刊,编辑部就设在省立一中。这是山西第一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步刊物,被称为“晋民喉舌”,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引导山西人民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太原团组织建立后,《平民》周刊成为团支部机关刊物。

“不断地将世界思潮输入娘子关内,供给晋民以奋斗有效的径途。”1921年5月,高君宇回到母校,与贺昌、王振翼等发起成立了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青年团组织。

1922年,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夏,受李大钊委派,高君宇秘密住进省立一中“青年学会”,并在一中组建了太原第一个党小组;后报上级批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1925年春,阎锡山为扩充军备,征收房税,全省怨声载道。中共太原支部在省立一中率先发起“反房税斗争”,在彭真等人的领导下,校内贴出大字报。5月18日,省城大中学生罢课游行、请愿,并捣毁了省参议会,包围了督军府。慑于公论,阎锡山被迫取消房税,已收者退回,反房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的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馆里,陈列着两块省立第一中学校校名残匾。每年的清明节,太原五中都会组织师生前往纪念馆,祭奠先辈,缅怀先烈。每每回顾省立一中的光辉历史,五中党委副书记刘志强都倍感责任重大:“有信仰,有方向,有目标,有情怀,有担当。这是省立一中的精神遗产,亦是太原五中一直在坚持的育人初衷。”

寻访初心,传承使命。2018年,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将新编革命现代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的首演放在了太原五中,2020年12月,该剧再次回到五中演出。革命者寻求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抉择,总能引发现场师生的共鸣。刘志强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开展思政课、团课、国旗下的演讲、公祭活动等,在学生心里撒下的种子,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最近,太原五中正在新校区筹建新的校史展览馆,将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表现方式,讲好红色历史。“注重红色基因传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展望未来,刘志强信心满满,“从文瀛湖畔到迎泽湖畔,再到龙城大街,传承省立一中百年精神,五中一定能书写好新时代的新篇章。”

省立一中相关图片由太原五中提供

山西日报记者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