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晋组动态
晋城市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编辑:董毅  2022-07-04 11:35:40  来源:太行红叶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省委决定从今年3月至12月,在全省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确定今年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市委精心组织谋划、抓好力量统筹,高起点启动、高质量推进,努力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即日起,《太行日报》将推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系列主题专版,全景展现全市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特色亮点,全面展示我市基层治理的新面貌、新作为、新成效,营造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浓厚氛围。首期内容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敬请关注。

城区西上庄街道苗匠村——

坚持集体经营 推进共同富裕

城区西上庄街道苗匠村靠近市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土地平整,适合发展城郊型物业经济。全村共有385户、1200余人,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7万元,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209万元。

近年来,苗匠村坚持走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利用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和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通过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荒地盘活,转变发展思路

苗匠村借助晋城市区重点工程豪德二期落户苗匠村的有利契机,顺势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村集体3000余平方米的房屋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准定位,合理转化为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沿街商铺,通过对外出租的方式进行精准招商,村集体按商铺面积大小分别以7—10万的价格出租,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70万元。

资产再造,精准对外招商

认真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各项决策部署,较早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对村内建设用地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积极利用闲置荒地资源开展招商引资,相继引进一系列投资主体,建成华大国营停车场、强盛物流、汽车训练场、翰龙文化艺术园等商业基地。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每年实现增收近130万元,村民可实现分红3000元。

业态重塑,打造综合商圈

借势城镇化发展的大潮,苗匠村持续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引进晋运物流等一批城郊型企业,目前累计入驻商户达100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创业商户近2000家,形成了集矿山机电、家装建材、五金百货、商贸物流、现代电商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商圈,直接带动就业创业人数达3000余人,解决了村内近百人的就业问题。商圈以年均80万人次的客流量,间接带动周边餐饮、娱乐、住宿等产业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苗匠村还投资建设了卫生所、幼儿园等公共基础设施,村庄周边道路全部硬化、宽带全面覆盖,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泽州县北石店镇司徒村——

“司徒小镇”美名扬 转型发展步履实

司徒村距离市中心不足6公里,交通便捷,生态优美,共有796户、1896人,党员86名,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20万元。

司徒村发挥紧临晋城市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就地城镇化上先行先试,创新农旅一体发展模式,打造了集休闲、购物、餐饮、演艺、文教于一体的“司徒小镇”,推出由村民自导自演的民俗表演,与高校合作提升演艺品质,探索品牌输出之路,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发挥优势促转型

近年来,司徒村立足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村集体整合380亩土地及各类资源,成立晋城市乡村美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之前网络流行游戏“QQ农场”启发,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盘活村内100余亩废弃矿用地和低产岭坡地,上马建设了“开心农场”“开心牧场”“农博馆”“儿童四季乐园”等项目,打造出风景如画、宜游宜居的“司徒小镇”,司徒村转型发展迈出了全新步伐。 

挖掘文化丰底蕴

“司徒小镇”建成后,不仅吸引了本地游客,更吸引了河南焦作、郑州等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作为晋豫两省的一个“微窗口”,为了更好弘扬晋商文化、煤铁文化,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结合晋东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自编自导“千年铁魂”“又见老山西”等八大实景剧,进一步充实了“司徒小镇”的旅游内涵和文化底蕴,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条。2021年,受疫情影响,“司徒小镇”在仅开门运营3个半月的情况下,旅游总收入达到5092万元,村集体实现分红420万元。

省校合作唱大戏

2021年,借助校地合作“12大基地”建设的契机,司徒村与山西传媒学院表演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筹划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山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师生参与八大实景剧的剧本创作与表演教学,推动八大实景剧提档升级。为进一步强化品牌影响力,司徒村积极探索品牌输出路径,与湖南宁乡道林古镇签署合作协议,为湖南宁乡道林古镇打造《千年铁魂·湖南人》实景剧,并负责《千年铁魂》品牌节目的策划运营,获得品牌费收入400万元;与江苏宜兴等地达成合作,为其策划《千年铁魂·江苏情》等品牌节目,获得品牌费40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高平市东城街街道沟北村——

“寻梦小镇”成为乡村旅游亮丽名片

沟北村地处高平市东城街街道东北部,距离高平市区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共有140户、450人,总面积320余亩,党员29名,耕地192亩。村内有明清旧窑洞56栋,老房屋300间,古建筑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沟北村以晋城市“百村百院”康养特色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四块地”改革为抓手,发挥区位优势、盘活闲置资源,成立股份公司运营,通过“党员群众出房出地、乡村两级出谋出策、社会资本出钱出力”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

支部引领定路径

近年来,沟北村党支部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把没落多年、濒临消失的旧村古宅、明清窑洞等沉睡资源重新整合,经支村“两委”多次商议,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基础上,议定了“党员群众出房出地、乡村两级出谋出策、社会资本出钱出力”的发展路径,启动实施了“寻梦小镇”乡村旅游项目。

组建公司抓运营

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沟北村成立了高平市寻梦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和全体村民以资金和房屋入股,持股48%;盛德艺鑫文化公司出资900万元,对旧村房屋进行修缮,占股30%;东诚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出资450万元,占股15%;顺泽建筑规划设计公司出资210万元,占股7%。通过成立股份制公司,企业、村集体和全体村民秉持“不伐一棵树、不拆一座房”的理念,以乡村景区化为抓手,以“寻梦小镇”为载体,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了旧村房屋修缮、整村夜景装点、基础设施改善、3D墙体彩绘、电子娱乐设施配套、户外拓展基地等工程,连片打造向日葵、熏衣草花海等旅游景点,上马实施了各类文化休闲游乐项目。

注重推介创品牌

沟北村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叫响叫亮“山西彩绘第一村”网络品牌,先后承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千人大地涂鸦大赛、山西首届漫展花海节,受到省内外游客青睐,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把一个没落的“空心村”打造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使“寻梦小镇”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去年受疫情影响,“寻梦小镇”仍接待各类学习考察团1700余人次,各项综合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沟北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

阳城县河北镇河北村——

产业园区助增收 八村抱团共致富

河北村位于阳城县河北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2公里,共有426户、908人。全年干旱少雨,日照时间较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河北村坚持走产业兴村之路,由村集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注册成立公司,与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实施光伏发电利民

近年来,河北村借助全县实施“百村光伏”工程的契机,利用本村日照条件好的优势,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金融贷款支持,上马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收入达到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2021年,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集体实现增收10余万元。该村坚持在每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举行光伏发电利润分红仪式,累计为群众分红67.2万元,实现了集体有收入、村民能致富。

打造“双酱”品牌增收

河北村“两委”班子结合市场需求和本村土地条件,研究决定以生产、销售传统西红柿酱和野生小蒜辣椒酱来增加村集体收入。河北村积极争取省市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55万元资金,争取扶贫产业项目扶持65万元资金,争取阳城县武甲煤业40万元帮扶资金,由村集体注册成立阳城县鑫河商贸有限公司,建设旱地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旱地西红柿酱生产流水线,发展旱地西红柿酱和野生小蒜辣椒酱加工产业。公司利润除试点扶持资金和扶贫产业项目120万元每年按8%的比例为贫困户分红9.6万元外,其余部分全部归村集体所有。随着周边市场不断开拓,村集体开通“我的农村亲戚”电商平台,以“纯传统工艺、无任何防腐剂”为品牌特点,借助网络将产品远销省内外。2021年,公司生产西红柿酱和野生小蒜辣椒酱10万瓶,“双酱”产业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9.4万元,务工收益33万元,分红收益9.6万元,村集体实现增收100万元。

八村抱团发展致富

河北村在发展“双酱”产业的同时,联合周边土孟、下交、向阳坡等8个村,共同建设了550亩旱地西红柿种植产业园。产业园采取“农户+基地+公司”运营方式,坚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宽市场,推动信息和技术共享,提升产品附加值。2021年,产业园旱地西红柿产量突破220万公斤,解决就业240余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1万余元,带动8个村集体累计增收160万元。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

组织联建强引领 企村共建稳增收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位于太行山腹地,全村共有518户、1401人,耕地面积291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1.7%。丈河村积极探索“组织联建、片区共建”的党组织联建机制,由丈河村党支部联合周边9个村成立丈河片区联合党总支,带动片区各村共同脱贫致富;片区党总支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基地,为丈河康养特色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兴农服务,实现片区组团、共同发展。

组织联建强引领

丈河村及周边9个村地处大山深处,信息封闭、交通阻塞、产业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丈河村石爱国投资1000万元成立晋城市羊明钙业有限公司,依托丈河村内石灰石资源,生产碳酸钙系列产品。村集体盘活闲置宅基地96亩,通过土地租赁方式,每年获得6万元收入。丈河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但周边9个村集体收入依然捉襟见肘。为改变片区村庄落后面貌,丈河村发挥羊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原羊明钙业有限公司)的产业优势,决定探索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丈河片区联合党总支,采取“1(1个中心村)+8(8个贫困村)+1(1个低收入村)+1(羊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带动周边9个村集体经济增收。

企村共建稳增收

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在片区党总支引领下,丈河村整合三级定向扶持资金276万元,入股羊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羊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每年向周边村定额分红24.84万元;丈河村引进资金520万元,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修建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红叶山庄,村集体盘活集体闲置宅基地,通过土地租赁方式,每年增收3万余元;筹资450万元建成集踏青、赏花、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的南崖宫观光采摘园,发展花卉、苗木200余亩,干鲜果400余亩,中药材2000余亩,村集体通过集体土地入股方式,实现增收5万余元。

长远谋划促振兴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以来,丈河村紧紧抓住全市“百村百院”示范村和“中国车谷”战略机遇,高标准推进丈河村“中法风情合璧、中西文化融合”的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目前,投资2.5亿元的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穹顶集市、法式餐厅、特色民宿、38KM 赛道小环线等标志性建筑魅力彰显,先后举办了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陵川分会场、金秋红叶节开幕式、“中国车谷·康养丈河”自行车大赛,“中法融合、怡乐康养、自在山居”的美丽景象逐步呈现,日接待游客1000人左右,成为全市康养产业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标杆和样板。

沁水县郑村镇侯村村——

产业转型出实招 共同富裕蹚新路

侯村村地处沁水县东南边陲,共有265户、665人,集体企业2个,2019年被农业部、民政部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

侯村村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在村党总支带领下,坚持走股份合作的路子,引进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辐射带动周边村“人人入股、村村分红”,实现了资源型农村的华丽蝶变,跑出了从黑色煤炭产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度”。202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

转变思路引项目

侯村村曾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在面对资源型农村产业转型困境时,侯村村不等不靠,主动打破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在产业转型上出实招、下实功,村“两委”干部多次南下学习考察,最终和江苏龙骏环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引进年产1万吨的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成为全县招商引资规模第一村。为服务项目建设,侯村村抽调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组成临时党小组,从项目手续办理、项目建设施工到设备进厂、试运行,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力促项目早日投产运行。仅用一年时间,该项目就完成了从签约、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创造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侯村速度”。

入股经营保增收

2019年12月,投资9000余万元的山西龙骏艾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正式投产运行,项目共有6条生产线,职工80余人。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侯村村将产业发展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构建了“公司+村集体+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出资3000万元,入股山西龙骏艾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实际收益获得分红;村民以个人名义入股1124.6万元,按10%的比例获得固定分红。2021年,公司盈利448.4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300万元,村民分红112.4万元,做到了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民,年年有分红。

辐射带动作示范

除了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发展外,侯村村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全镇19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筹集资金450万元入股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按所持股份的8%获得固定分红,实现了周边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加零”,进一步形成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新局面。(来源: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