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课堂 > 2022年5月 > 理论文章
规范垃圾处理 点“靓”绿色生活
编辑:邢瑞华  2022-05-17 09:03:49  来源:山西日报

【热点】

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山西省将加快建立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制度。非居民厨余垃圾,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和宾馆、饭店等相关企业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将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计量收费机制。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理顺非居民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对非居民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监管,依法查处不执行排放登记规定和各类非法倾倒、收集、运输厨余垃圾行为。

【透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成为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制度,这一举措是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垃圾处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行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政策,在“征费管理”上破题,根据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差异化管理原则,逐步建立阶梯式收费标准,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将所收费用用于垃圾处理工作中,这就改变了以往政府单一投入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经费紧张的问题。同时,公共机构和企业等社会主体成为责任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可以有效促进垃圾的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建设生态文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好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内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势在必行。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理,缺一不可。要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收运车辆、收运设施(转运站、收集站)的配备,加快垃圾分类屋等投放点建设,补齐处理能力缺口。要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采取“收集点—收运设施—处理设施”的分级转运模式,公示不同种类垃圾的投放时间、收运时间、收运路线,收运作业单位根据各收集点的垃圾产生量,合理安排收运作业频率,实现垃圾“专车专线收运”,保障垃圾日产日清。要建立健全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制度,选择覆盖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参与到垃圾处理产业链各环节中,支持各类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鼓励企业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环节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构建一体化的市场运营体系,实现资源回收的规模化经营和回收基础设施的集约化使用。
  要加强宣传引导,推动习惯养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密集型的宣传活动,号召大家一起努力改善生活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形成激励机制,开通绿色账户,通过积分奖励、红黑榜等方式,积极引导个人积极响应“光盘行动”、相关企业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从而形成绿色生活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要充分引入“互联网+”理念,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壮大宣传力量,综合运用媒体宣传、现场指导、阵地宣传、入户宣传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日、“垃圾分类”科普宣讲等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动员活动。要将环保宣传教育纳入学校、社区教育体系,以丰富的活动加强全民教育,坚持垃圾分类从儿童抓起,逐渐提升环保意识,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探索建立垃圾处理宣传教育基地,增强市民垃圾减量与分类意识。通过多元融合、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推动绿色习惯的养成。
  要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动态监管。要严格实施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建立统一的垃圾处理费用收费平台,建立垃圾排放台账,推动非居民厨余垃圾收费机制改革。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于拒缴欠缴者进行处罚,对于非法倾倒、运输以及不落实排放登记制度、计量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提升违法成本。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与垃圾处理体系紧密衔接,探索“互联网+垃圾处理”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太原市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实现垃圾分类管理数据化、平台化、移动化、智能化,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及垃圾转运站、处理厂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作业全流程监管信息系统,对各区垃圾投放、收集、运输进行全过程跟踪、数字化监管,以此来提升监管效率,确保垃圾处理工作各环节正常运行,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者:太原社会科学院 连嘉琪)